首页   解决方案   战略   预算   执行   评估   行业相关   个性化服务   思路决定出路   
 
行业相关
 
 ·各地房地产企业录
北京天津上海
广州深圳厦门
山西辽宁吉林
内蒙古浙江 安徽
江苏 山东 河南
江西广西海南
四川贵州云南
甘肃 青海宁夏
重庆 新疆陕西
河北湖南 湖北
黑龙江福建香港
 
 ·各地政府急救市 楼市或将在明年年初步出冬天(二)


各地政府急救市 楼市或将在明年年初步出冬天(二)

房地产中介绞尽脑汁御寒流

  当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成交量萎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几家主要的房地产中介,并在几个新开楼盘的售楼处进行了现场采访调查,对楼市的“深秋”甚至是“寒冬”季节有了最为直观的感觉。不过,与新房以及二手房销售市场的冷清相比,房地产中介的租房生意可谓红火,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蔓延全国的楼市“寒流”已经波及所有一线城市,北京也宣告“失守”。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日益浓厚。据统计,今年1月到10月间,北京可售房屋套数已增至180583套,陡增43%。此外,1-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50%以上,其中期房销售面积下降30%以上。与此同时,在销售金额上,1-8月份现房销售金额下降20%以上,期房则更是下降了40%以上。

  这些数据,从记者的现场采访得到了印证。刚刚过去的周日上午,虽然还是“银十”时节,但在几家新开楼盘的售楼处,却是冷冷清清的惨淡景象,现场客户寥寥无几。

  在亚运村区域一家新开楼盘的售楼处,“一居七万元,提包直接入住”的广告牌特别显眼。原来,这是开发商打出的“特例房”,把首付下降到极致。现场的销售人员还告诉记者,针对这种不利的开局形势,目前公司已形成比较确定的意向,即将推出力度比较大的促销活动。据他介绍,通过各种形式的优惠,这个楼盘新房价格的降幅有可能达到每平米5000元。此外,他还表示,如果现款一次性付清,肯定还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现在市场不好,我们正在绞尽脑汁,想各种招式来招揽顾客。”他说。

  记者在现场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虽然还是上午10点左右的“黄金(177,-6.10,-3.34%,吧)”时间,但售楼处却穿梭着几个清洁工人。这恰恰映衬出售楼处的冷清景象,与前两年的火爆氛围相比,简直恍若隔世。

  据了解,位于房山区良乡新城的曦城国际项目,日前则推出了“买一层送一层”的降价促销活动。这相当于打响了北京楼市“打5折”促销的第一枪,成为了今年以来北京楼市的最低折扣。

  二手房的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北京的房地产中介网络已经相当健全,在一些重点区域,每隔几百米便随处可见中介公司的门店。尽管如此,楼市的“寒流”依然使得房地产中介的经纪人坐不住,把摊子直接摆到了小区的门口,守株待兔地等待潜在的顾客。

  美家置地一个“现场办公”的房地产经纪人告诉记者,现在看房的人很少,成交的更是寥寥无几。她介绍说,公司在亚运村的门店,平均每天接待客户在十几个;而在去年,接待客户数的级别是几十个。“以前是卖方市场,如今是买方市场。我们都在想方设法地讨好顾客。”同样在旁边“摆摊”的“21century”一个经纪人也诉苦说。不过他们还透露,目前房地产公司的租赁业务比较火,主要区域的房屋租金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不过,也有部分房地产中介表示了乐观的态度。“我爱我家”在北三环的一个门店负责人就对记者表示,“我认为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回暖了。”该公司内部一份统计数据表明,现在已经有大概20%购房者开始出手。他认为,前几个月北京房地产交易量萎缩是因为购房者普遍预期奥运会后楼价会下降。

  上述“我爱我家”门店负责人还表示,对北京房地产后市依然看好,并预测下半年房价不会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将会实现一定的理性回归。房价将在明年年初或者春节期间,出现一个购房旺季。“我建议有购房意愿的人现在出手。等到市场上出售率达到50%的话,那又会出现大家一起疯抢的局面,等到那时就得不偿失了。”他说。

  “救楼市”≠“救房价”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金融海啸,让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对未来信心不足,楼市折扣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于是乎,“救市”呼声开始不断响起,一些地方政府对楼市的救援也开始行动起来。

  众多专家表示,拯救楼市并非拯救房价。救楼市应该是救交易量,不是救房价,更不是救开发商。当前楼市调整,有外部调控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其内在规律的表现,是前两年房价过快过猛上涨的必然结果。

  陈晟指出,就政策刺激而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启动或松绑改善型需求,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交量萎靡的状况。这就要求降低第二套房贷首付和利率门槛,减免税费。

  对于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房地产已经面临巨大危机,出现房价暴跌、房地产公司大规模倒闭、银行呆账、坏账大规模发生等情况,政府自然要救市。

  “但从目前情况看,房价依然高挺,降价的也只是局部楼市,而且普遍降幅不大。”该人士话锋一转,对记者进一步解释,“南北两大核心城市北京、上海也仅仅是出现成交低迷,只是部分楼盘价格进行了调整,而且所调整的也只是去年以来虚高的部分,房价依然高位运行,房价并没有真实下跌。”

  这一点,记者从北京部分楼盘的销售处得到了印证。

  “我们这里目前毛坯房的均价在16000元/平米左右,精装修的大概为17000元/平米。别的楼盘房价出现下跌,但我们这里不会。”对于记者提出已经有楼盘开始出现价格松动的情况,该售楼小姐回答地相当肯定,“我们这里都是现房,不可能出现降价。”

  建发房地产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曙光认为,在房地产市场大的调整趋势以及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基调尚未改变的情况下,地方“救市”的效果有限,消费者会更积极地观望,但是否会加快入市则言之过早。

  那么,政府是否该真正地出手救市?

  北京一房地产经纪公司销售部李经理对记者表示,单纯地提出救市是不可取的。政府要做的是改善房地产供应单一化严重的问题,需要建设供应多元化体系。从长期来讲,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保障性住房供应的保证,房价升高的压力依旧存在。

  “如果说房价在全国范围内并未真实下降,仅仅是开发商资金压力加大,就要求政府救市是靠不住的。或者,这个要求就相当于要求政府保护房地产行业的暴利。”分析人士指出,只要价格理性回落,开发商愿意降低利润,房地产行业完全能够自救。

  而在地方“救市”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调:成交量大幅减少,一些开发商的资金链紧绷,市场与几年前相比,相对显得比较低迷。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环比下降0.1%,房价涨幅环比首次出现负增长。而各地交易量更是进入“冰河时期”,很多城市已不到去年同期一半的水平。

  我国楼市调控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本来,政府的初衷是要将楼市从投资者增长和房价上涨两个“过快”的泡沫中拯救出来,使之回归健康轨道。“在目前楼上尚未完全回归到健康轨道上来的情况下,如果出手救市,不仅与楼市调控初衷背道而驰,而且楼市泡沫将会被进一步吹大。”分析人士指出,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通货膨胀压力未减、CPI高位运行之时,贸然出台救市措施,不但将导致房价反弹,政府之前银根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近年为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和房价暴涨所出台的所有调控政策,都将功亏一篑。“要按照中央既定方针,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避免楼市泡沫越吹越大,楼市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保增长离不开房地产市场稳定

  信号越来越强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正在成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

  6月13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门主要成员,以及各省区市主要负责人参与的一次高规格会议上,稳定房地产市场被国务院分管领导重点提出。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这一信号发出之后,各地纷纷开始响应。

  从6月13号开始到10月16日,全国已经有杭州、上海等18个城市相继推出刺激楼市政策,具体举措包括向市民提供购房补贴、延长还款期限、减免相关税费和调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等。地方政府推出这一系列积极的利好政策,无非是期望市场重回健康的轨道。

  10月8日,国务院及央行出台了两项重要政策:暂免征收存款利息税,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当时,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各主要央行纷纷出手救市。

  尽管这个举措并非针对楼市,但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却不能小视:地产商的融资成本降低,居民购房房贷成本下降。

  通过稳定楼市,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中国经济:一方面房地产本身牵涉面很广,包括上下游的行业及相关家电等消费品。目前,多家钢铁公司正在通过限产保价来抵御钢材价格的快速下降。这种现象与房地产市场的萎靡不无关系;另一方面,目前房地产处于下行区间,销售情况持续低迷。一旦房价出现大幅下跌,财富缩水效应将带动居民内需的减弱。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外需的情况下,中国要保持宏观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促进内需增长。

  中国住宅及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就明确表示,(出台激活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不仅是稳定楼市的需要,更是稳定中国经济,刺激内需的需要。

  因此,在保增长的国内大环境下,18个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救市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

  业界权威人士透露,四季度各地方政府推出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密度明显加强,并且形式和内容愈发丰富。或许中央政府很快就会出台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来确保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据他透露,住宅和城乡建设部正在拟定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新措施,该措施将包含在国务院稳定宏观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中,且有望于近期出台。

  国家相关部委官员的言论似乎验证了这种说法。

  发改委副主任杜鹰16日对当前多省市提出的“救楼市”举措给予积极肯定,他说,部分城市采取的新措施是个利好消息。他透露,国家将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一些必要的、地方政府可调控范围内的政策,目的是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于同日表示,中央政府可能需要进一步刺激国内需求,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哪些措施更有效。

  确实,稳定房地产市场需要有效而风险较小的措施。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房贷风险对金融领域具有可怕的传染能力。

  正因如此,2007年9月27日,央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提高至四成。其后,包括央行和银监会在内的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强力的“窗口指导”措施,其中办理房贷最为严格,甚至有一些银行一度停放个人按揭贷款。

  为防止房地产风险蔓延到核心金融领域,金融监管层向商业银行部署了大量检查,其中包括委托贷款流向、个人房贷质量等,以避免房价大规模下跌带来的金融风险。

  这些措施在相当程度上规避了过度发放房贷带来的潜在危机。

  所以说,在出台政策激活房地产市场、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风险的存在。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演变就是我们最好的镜鉴。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