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决方案   战略   预算   执行   评估   行业相关   个性化服务   思路决定出路   
 
行业相关
 
 ·各地房地产企业录
北京天津上海
广州深圳厦门
山西辽宁吉林
内蒙古浙江 安徽
江苏 山东 河南
江西广西海南
四川贵州云南
甘肃 青海宁夏
重庆 新疆陕西
河北湖南 湖北
黑龙江福建香港
 
 ·中国楼市病入膏肓 “救”不如“治”


中国楼市病入膏肓 “救”不如“治”

国务院日前出台刺激经济发展十项措施,其中一项是有关房地产业的。有人将此解读为国家开始“拯救”楼市,说房价又该涨了。实则不然。措施的目的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而非挽救下跌的房价。

  但在此之前,许多地方政府出台的措施,却多被认为是彻头彻尾的“救市”。尽管舆论对此一片质疑,但这些地方政府似乎已顾不了那么多了。

  站在这些地方政府的立场,楼市确已到了“非救不可”的时候。这恐怕首先因为对财政收入的担心。近些年来诸多地方政府养成了对“土地财政”的极度依赖,如今楼市不振,土地流拍比比皆是,地方政府抑制不住地产生“救市”冲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从实际效果来看,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地说地方政府“救市”是为了赚钱。其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经济全盘考虑的现实之需。这是因为,在目前我国的发展模式下,房地产业的行业关联度实在太高,其对经济的影响实在太深远。

  房地产业上下游共涉及50多个行业。据测算,每减少100万平方米房地产建筑量,就会影响30万人的就业,减少钢材需求2万吨。房地产业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已达1/4左右,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两驾都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房地产业也出现问题,将对我国经济构成重大风险。

  而房地产的问题实际上已经现出端倪。据报道:由于楼市萎靡,今年上海家装行业的产值将缩水30%~40%;8月份,国内生铁和钢材产量出现近年来罕见的同比负增长,房地产业需求减少是重要原因;同样由于楼市低迷,全上海10万地产经纪人,已锐减至4.5万……如果任由这些情况发展,势必严重影响经济全局,进而危害社会稳定。从此角度而言,“救市”实不可少。

  但“救市”动用的是公共资源,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就应该问个究竟。弄清楚房地产市场“生病”的原因,不仅有助于对症下药,也对避免日后重蹈覆辙大有意义。

  中国房地产何以至此?原因很复杂,但其中有一条相信大家有着高度共识,那就是:一些“非正常”力量合力把房价推高到了一个荒谬不经的地步,最终使得供需链条脱节,整个市场难以为继。这股“非正常”力量,包括无节制逐利的开发商,疯狂的炒房者,违规放贷的银行,甚至寄生于房地产成本链条的腐败分子。当房价下跌时,这些人的利益将受损,他们自然要不遗余力地鼓吹“救市”。

  对于这种现象,社会上早有一种看法,是说房地产业“绑架”了中国经济。今天看来,该比喻十分贴切。这里的“绑匪”,无疑是上文提到的“非正常”力量,人质则是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现在人质被牢牢控制在了“绑匪”的手里,政府如不出手解救,就有危险。但又不能像电影上那样,派个狙击手,把“绑匪”一枪撂倒了事。那么就只好交赎金了——用财政收入补贴买房者、减免税费……明明搞绑架就不对,被绑者家属还要被迫拿钱去赎人,这种憋屈,相信所有识大体的人都感同身受。

  在此笔者不得不要对这些救市的地方政府说,与其现在硬着头皮去交赎金,何不早把房地产市场“治安”管好,不给其孳生的机会?平时锻炼好身体,总比生了病再吃药强。更何况,生这样的“病”,不仅不能博得同情,相反还会招致唾骂。
来源: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