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决方案   战略   预算   执行   评估   行业相关   个性化服务   思路决定出路   
 
行业相关
 
 ·各地房地产企业录
北京天津上海
广州深圳厦门
山西辽宁吉林
内蒙古浙江 安徽
江苏 山东 河南
江西广西海南
四川贵州云南
甘肃 青海宁夏
重庆 新疆陕西
河北湖南 湖北
黑龙江福建香港
 
 ·宁波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宁波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宁波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

  宁波市房地产业起始于1984年chinaren,真正形成市场规模源于住房制度改革。199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住房福利分配制度,明确了居民住房产权私有化和拥有住房渠道的市场化,社会对住房的需求也因此得以集中释放。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如加强公积金管理,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购房减免契税、综合税等等,为宁波市房改和住房商品化打开了方便之门。至2000年9月份,老三区共办理按揭2038起,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抵押贷款金额2.4亿元,房地产市场潜在需求历史性地向有效需求转化,购房置业也成为市民的热门话题。2001年,宁波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交易总量大幅增长,交易总量达57187起,建筑面积728.6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55.07亿元。受土地价格、建筑成本、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房价稳步走高,2001年宁波市商品房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2867元,比上年高出300元,上涨幅度达11.7%,初步显现房价爬升的迹象。

  为防止房地产信贷出现危机和房产市场的过热现象,2003年人民银行和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宁波市在二手房交易中开征20%的个人所得税。这些宏观调控措施及规范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的出台,让楼市趋于平静,土地政策促使开发商加快对囤积土地的开发,金融政策降低了投资者的购买力,迫使开发商加快资金回笼,2004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906万平方米,增长35%,新开工面积467万平方米,增长8%,增幅比上年同期明显回落。商品房销售降温,出现短期性供过于求,2004年上半年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121平方米,实际预售面积仅92万平方米。商品房的价格涨势也得到有效遏制。这些宏观调控政策把持续高位运行的宁波楼市推入理性消费轨道。2004年,宁波市六区住宅均价为5067.2元/平方米,比上年度增长14.3%,同时,宁波房地产市场体现出如下特点:一级房产市场竞争趋于平和;银根紧缩导致开发商寻求合作项目增多;存量房市场房源明显增多校友录,成交速度放慢和成交量下降;价格基本稳定;商品房结构发生变化,高层小高层及单身公寓较多。

  2005年,国务院七部委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国八条),开始执行房产税收新政;人民银行也出招提高首付比例到30%,并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目的是抑制上涨过快的房价。受上述政策的影响,房产市场观望情绪日增,开发商推迟开盘,部分实际需求转为潜在需求。

  2006年,国务院九部委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六条),重点在于调整住宅供应结构,简称为90/70政策;为了防止投机行为,稳定房价,国家税务总局也发布通知,对住房转让开征所得税。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挤压房产投资需求,使市场需求基础更加扎实,房价更为平稳和合理。

  从2003年到2006年,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地产的政策,但从实际调控效果看,只有阶段性成效,就是说刚出台政策短时间内,房地产过热过火的势头得到遏制,但一年半载,房产市场又重现火热,而且出现房价“越调越高”的怪现象,这是令政策制订者们所万万没有想到的。宁波房价从2004年初的4000多元/平方米,到2006年底已升至6300元,直至2007年的楼市火爆,到处充斥万元开盘,一些稀有江景豪宅更是直逼京沪。2007年宁波市四区(海曙、江东、江北、鄞州)住宅的供应量为311.3万平方米,总去化量约为266.1万平方米,总销售率为85.5%。

  2007年,国家不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政策,旨在抑制高涨的房地产投资热潮,让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从2007年1月15日起到2008年6月25日,1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9%调到17.5%;11次贷款上调贷款利息,使得个人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高达近8%。2007年9月27日,人民银行和银监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40%,12月份又确定二套房以家庭为单位的认定标准,已利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家庭搜狗,再次申请房贷,将视为第二套房。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目前看来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给疯狂的楼市一个很大的打击。从2007年10月份起,一线城市如深圳、广州、上海等地,相继传出房价大幅下跌、打折等消息。宁波楼市经过一轮迅速飚升,也在2008年初悄然停滞,出现浓重的观望态势,买卖双方战略相持,等待出手。2008年9月初,以万科为首的开发商,终于在市场目前选择了跳水,破解了近一年的迷局;奥克斯疾步跟进,骇人低价高调开盘,更加确信动荡的楼市可能出现“夺路狂奔”的景象。宁波楼市到了极为重要的转折关头。

  二、宁波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分析

  2008年,指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回顾今年宁波楼市的轨迹,尽管有个别楼盘销售火爆,但是多数楼盘还是以平缓甚至沉闷唱主调,销售情况一直不温不火。对多年来国家房产政策,以及房地产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可以做一个阶段性分析:

  (一)只涨不跌的神话已经开始终结。

  在过去的十年中,宁波房价一路上涨,并在去年下半年超万元。宁波的市民已经习惯听到房价上涨,在心中形成了一种“房价总是涨价”的心态。但是房地产毕竟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它依托市场经济,其发展归功于市场经济,当商品的价格严重背离了它的价值,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价值回归。而价值的认定本身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人们一直在争论,房价到底是高还是低,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部分乐观人群认为宁波房价有望与上海接轨。当然反对的声音也非常多,尤其是30岁以下的首次置业者,据调查,宁波有购买房子意向的人群,30岁以下占到四成。因此,当国家调控措施出台后,房产市场开始趋缓然后回落,一边是高企的房价,一边是购房者的背影,“价滞量缩”成为目前楼市的写照。

  我们来分析从2007年1月份到2008年8月份住宅市场的成交量走势图和成交价走势图(数据包括老三区、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科技园区、东钱湖度假区),可以发现:

  -------成交面积明显下滑。今年1-8月份共成交面积为1335090平方米天龙八部,是去年同期2137199平方米的62.47%。

  -------涨幅明显回落。从今年4月份开始,成交量逐月下降,环比为负增长。各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大幅下降。

  -------价格坚挺上涨。从2007年1月份到2008年3月份,价格持续爬升。4月份后,价格涨落不明显。此时,成交萎缩,实际上已经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以下两图表因格式关系,略!)

  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的楼市价位,已经是属于高位调整期。因此,2008年9月1日,当万科金色水岸二期平地一声惊雷,以“青年置业计划”名义低于一期3000元/平米推出时,彻底惊醒了宁波房地产开发商。万科作为国内房产行业的龙头老大,论公司实力、抗压能力、市场把握水平等,都非一般房产商可比肩。正在部分本土开发商抱团谴责万科时,9月23日,本土奥克斯置业盛世天城二期以5920元/平米的底价,推出356套单身公寓,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冲入处于动荡中的宁波楼市,当天订出100多套。荣安集团启动“低门槛、高性价比荣安和院国庆置业计划,7480元/平米起,盛装100”,迪赛明天广场也推出第一批限量66套优惠房源,单套总价22万元起。此外,雅戈尔都市丽湾、雍景苑3期、水韵江南、银亿上上城等楼盘也以不同的折扣和优惠闪亮登场。更令人惊讶的是鹿鼎记,2008年10月13日,位于江东的世纪东方玫瑰花园以每平方优惠3500-4500元的历史最大降幅高调亮相,使前期小幅下调的楼盘逊色不少。房地产商求生的本能使正在犹豫的楼盘以更低的价格杀入市场。

  (二)宏观调控与市场调整形成合力。

  楼市近期发生的新变化,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房地产市场发生这样的剧变呢?应该说,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认为,2004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的累积效应,特别是2007年对土地的调控政策和第二套住房房贷政策效应明显显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房市的预期,整个楼市开始变得有些理性。

  ------2007年,国土资源部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对囤地开发商进行查处,规定开发商不付清全款不得分期发放土地证;

  ------为抑制投机性购房,人行、银监委要求提高第二套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为控制投资过猛,人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度达到17.5%的历史高位;

  ------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调整住房结构的“双70%”政策(90平方米以下住房须占项目总面积七成以上、居住用地供应量七成用于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着力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国务院出台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意见,推出经济适用房制度,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扩大廉租房政策覆盖面。

  上述政策的逐步落实,投机炒作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消费者观望情绪增加,市场需求下降,供需比严重失衡状态得到缓解,同时限价房计划供应量的增加,也分流了部分购房需求。当然,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宏观调控并不是市场变化的唯一推动力,其中还有市场内部结构调整的原因。宁波市去年以来房价涨幅长期居于全国前几位,全年涨幅达到30%,这种非理性的上涨透支了房地产的未来效益。事实上,房价持续大幅上涨,超过了购房者的承受能力,供需矛盾越发突出,目前价格出现回落也是市场调整的必然。

  此外焦点房地产网,股市大跌、CPI上涨、油价高涨、年初雪灾、汶川地震等的发生,种种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让购房者充满犹豫。

  (三)市场竞争从暗中浮出水面。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比较复杂,整合将是大势所趋,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对于各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从1998年算起,经历了10年风雨,全国6万多家房地产企业,没有几家房产企业由于市场竞争而淘汰倒闭的,这才是房地产市场的怪事。大鱼小虾都有生存的空间,各有各的赚钱门路。这说明中国房地产市场竞争十分不正常,正因为此,才导致房地产市场必然的全面改革与调整。万科从去年10月份起,率先在深圳楼盘大幅降价,吹响了挤出房地产泡沫的号角;今年又从广州、上海、南京、杭州,一路杀到宁波,迅速回笼资金实行自救。作为地产界的领军企业,“拐点”论的始作俑者,应该感觉到地产行业未来将经历的一场巨变。从开发商抱团求生存,到万科的自救措施,市场竞争残酷展现。一些去年高价囤积土地、大量半成品房产的企业,能不能在这场与强手的较量中保持生机,还须拭目以待。我们可以预见,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两极分化现象将日渐明显,一些龙头企业通过上市筹资和规模经营的方式增强竞争力,比较优势日益加强;而一些中小地产商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不得不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优胜劣汰将加速房地产行业重新洗牌,项目并购、企业并购应该会成为下一步的一个旋律,房地产市场品牌化、企业经营集团化、项目开发规模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三、宁波房地产市场下一步走势。

  2008年9月份以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宁波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个调整期。要重现往年的“金九银十”,那已经是不可能了。开发商为了求生存,赤膊上阵,大刀阔斧,力争早日回笼资金,从困境中出逃,才是主旋律。总体来讲,下半年宁波楼市不容乐观。除了银根紧缩和按揭贷款的严格实施,分析目前宁波经济形势,尚有三大制约因素:

  一是今年股市动荡不停goodfeel,很多股民深陷其中,减弱了股市热钱流向楼市。开春以来,股市一直动荡,尤其是“大小非”解禁开闸等消息,沪深股市一路下跌,沪市已从高峰的6000多点跌倒低谷1800点,目前在2000点左右徘徊,多数股民股市资产缩水60%以上。股市不景气,导致原本想在股市中捞一票的股民,无法脱身,一些可以流向楼市的钱,套在股市动弹不得。

  二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在国内的快速贬值,双重打压外贸公司。宁波中高档楼盘购买的主力军,是外贸企业的中小老板。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急剧升值,出口利润大幅减少,同时国内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出口产品成本增加,产品出口能力下降。很多小型外贸公司关门倒闭。

  三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有待时日。中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正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无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而且时间刚处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从投资过热、房地产预期高涨、房价非正常上涨向正常市场调整的关键时期。尽管人民银行连续两次调整金融政策,以防止经济过于衰退。但由于此前房地产市场的透支过甚,或由于上涨速度过快、幅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或还有更多原因,宏观经济大环境直接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改善。宁波房产市场无法独善其身,也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

  受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一步楼市的走势会呈现如下特征:

  (一)楼市价格走低,会持续相当时间。

  楼市的松动不仅打破开发商“只升不降”信念,反过来也坚定了购房者“楼价还会大幅下降”的信念,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使得人人都怕高价接盘。因此,9月份个别楼盘降价后的火爆场面,恐怕也是暂时现象,持币观望还会占实际购房者的多数,而且从9月份实际成交数量上看,也只能基本与上月持平。开发商和消费者仍在就购买力与楼价水平进行殊死博弈:开发商认为自己的资金链尚未接近绷断,还可以一抗;消费者认为恐慌性抛售尚未到来go2map,仍在监视开发商的最后一跌。这个时间还会持续多久,根据欧美国家房产调整周期的资料看,多数为3--5年,我国房产市场的发育时间较短,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的很多刚性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因此,会比这个周期稍短一点,估计在2--3年。从今年宁波市房产销量来分析比较,本轮的调整从2007年底开始,预计持续到2009年底甚至2010年中。

  (二)不同住房产品结构在销路走势上会有较大差异。

  (1)高总价的中高档楼盘销售会下降。

  以中高档为主的楼盘,因推出量少,一贯是宁波房市中的宠儿,今年下半年,这一市场格局可能出现变化。这类改善型的住宅,价格多在15000-25000元/平米,单套房价总价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往日购买人群多以外贸企业为主,而今年外贸的不景气,加上住房银行按揭政策的变化,高总价房需求会呈现下降态势。

  (2)总价偏高的120平方米左右的楼盘,去化速度可能困难。

  90/70政策的实施,及一年多以来房价的飚升,影响最大的是120平方米左右的楼盘。这类面积的住宅在以前是属于楼市的抢手货,今年却成销售难点。主要原因为:一是90/70政策的实施,今年单套面积在90平方米的房源大量推出,市场的供应量大幅增加;二是因为房价涨幅过快,导致总价过高,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初次置业者而言,大多无法承受120万元以上的房子;而对于改善型的购房者来说,原本就住着这样面积的房子,没有必要在市场走低的情况下,购买相似的。

  (3)低总价房子的销售,将会是下半年房产市场的主力军。

  事实上,宁波住房的刚性需求增长很快,低总价住房,将会受80后年轻人、新宁波人等首次置业者欢迎。9月份万科、盛世天城、迪赛明天广场等推出的就是此类楼盘。上半年城西的格兰春晨、缘圆goodfeel,洪塘的奥林80、盛世嘉苑等楼盘推出后,尽管地段位置较偏,但因总价低而走俏。

  (4)配套较差的投资型单身公寓,会严重过剩。

  单身公寓,曾经因量少价低,被投资者看好。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销售形势一直不好。尤其是地段偏远、配套不完善的,销售将更为困难。原因主要是90/70政策实施后,许多开发商在规划时,因单身公寓面积小数量多,以此去套国家的政策,从而导致单身公寓推出量的急剧增加,市场供过于求,面前市场存量加上新增量近5000套。

  (三)土地决定房价,土地成为影响房地产未来命运的关键问题。

  住房作为一个产品,土地是主要成本之一。毫无疑问,地价决定房价。宁波市从2006年底开始“地王”频现,房地产市场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继2006年12月28日雅戈尔置业经过76轮角逐,以楼面价6490元/平米,夺得华辰北8号地块,首次出现地价高出周围房价以来,2007年土地市场疯狂不断,光大置业“滨江庆丰1号”,楼面价为12200元/平米,成为第一个“万元户”,荣安房产又以12590元/平米竞得“甬港饭店北”地块,雅戈尔成为目前为止最后一个宁波“地王”,以13100元/平米竞得“北郊路以西”地块。土地是有限资源,随着今后资源的日渐稀缺,房产商不惜一切去赌预期,无形中抬高了地价,成为近几年抬高房价的直接原因之一。羊毛出在羊身上,谁来承担这部分成本?当然是消费者。因此,宁波市的房地产市场潜伏着远期危机,一旦本轮调整经过2—3年后回升,2007年高价土地的房产从2009年末可以开始推案鹿鼎记,将会又一次陷入更加疯狂的房价,前期调整前功尽弃。

  结束语:自年初房价拐点形成以来,宁波房地产市场下跌日前正式得到确认。在目前房地产数据不完全、统计体系不一的困局中,我们只能参照不全面的数据,主要基于经验理性,对宁波楼市的走势来做出一个判断,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经验理性是值得依赖和信赖的。在政府部门的正确调控下,未来宁波楼市应该会朝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个理性回归的速度由多快,也取决于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房产业一旦萎缩,也将严重影响几十个关联行业的繁荣和就业,带来深重的经济灾难。同时,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要求房地产商更加注重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产品品质以及综合品质,有意识的挤出楼市多年累积的价格泡沫,防止出现崩盘和烂尾楼现象,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才是宁波房地产市场应有的常态。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面对不可避免的变化,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应对,在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焦点宁波房地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