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决方案   战略   预算   执行   评估   行业相关   个性化服务   思路决定出路   
 
行业相关
 
 ·各地房地产企业录
北京天津上海
广州深圳厦门
山西辽宁吉林
内蒙古浙江 安徽
江苏 山东 河南
江西广西海南
四川贵州云南
甘肃 青海宁夏
重庆 新疆陕西
河北湖南 湖北
黑龙江福建香港
 
 ·打好千八保卫战 市场急需立竿见影的救市政策


打好千八保卫战 市场急需立竿见影的救市政策

振奋信心 打好千八保卫战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周边股市纷纷大幅下挫,在其影响下,本周A股市场也只能且战且退,1900点失守之后,前低点1800点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但应该看到,A股估值已严重低估,在频频出台的利好措施支持下,在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遏制指数下跌的势头,守住1800点大关已成广大投资者的共识。

救股市与振兴实体经济

  应健中

  如果今年年底要评选2008年的关键词的话,看来非“救市”莫属,各国在救自己的市场,而各国又联手共同救市。但即便如此,世界各国的股市颓势依然未变。

  现在大家都知道,单纯地救股市未必如愿,关键还是要救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救活了,股市也就活了。本周中国对实体经济出手了两招,市场反响甚大。第一招是,本周中国政府推出的刺激经济的10条措施就是为了拉动内需,在这十大措施中,最亮眼的且与老百姓利益最密切相关的莫过于降低房地产交易税、将按揭贷款首付比例降为20%,鼓励老百姓买房。对房地产市场近两年来始终采用的是压制的政策,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扩张,如今当整个市场灰头土脸且每况愈下的时候,有关部门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松绑的政策,这种调控方向的转变意义非同小可,如果房地产市场一旦像股市那样崩塌,其造成的社会影响要比股市大得多。股市已经跌了70%,市场已经跌得没脾气了,但如果房地产市场跌30%,就意味着按揭贷款首付款全部泡汤了,跌50%就意味着社会将出现一大批“负资产”阶层,如果像股市那样跌70%,后果就不堪设想哪。所以,现在对房地产救市正当其时,房地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拉动传导作用甚大,房地产业活了,整个经济也就活了,中国股市就有了支撑的基础。反过来说,一旦股市活了,中国经济也就满盘皆活了。这样的互动良性循环正是当下中国经济最需要的。第二招是提高纺织、机电、玩具等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这是2004年以来涉及商品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提高出口商品的退税率。这两招的核心是为企业松绑、让利与企业、让利与民。尽管这些措施不可能在股市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一次次对实体经济的救市加大力度,这种累积效应是不可低估的。

  相对于实体经济,对股市的救市力度显得还远远不够,现在离“9·18”救市已经一月有余,上证指数从1800点到2300点几乎打了个来回,又回到了1800多点,“9·18”救市的核心是回购股票,宣布汇金公司回购工、中、建三大银行股票,鼓励央企回购自己的股票,但时隔一月,我们遗憾地看到汇金只买了三大银行股票各200万股,总共也就化了2000多万元,这是什么水平?股市中随便找个个人大户一天也能买进这点量,人家还不张扬。至于央企回购股票,我们在一个月内也就看到了中国石油买了6000万股,其他的回购只是零零星星,既不蔚然成风、也没蔚为壮观。现有的利好都还没落到实处,难怪股市依然不振,我们的市场不缺措施,缺的是将已经公布的措施落实到实处,缺的是真金白银的进入哪。

  应健中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市场急需立竿见影的救市政策

  李志林(忠言)

  为什么“4·24”以来一个又一个利好都打了水漂?市场究竟期待什么样的利好?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救市政策?中国股市究竟怎样才能走出危机?

  笔者认为,是因为缺乏能让中长线资金大胆进场、放心持股的切实措施,以切实化解大小非“堰塞湖”潜在的冲击压力。2005年6月股改前,1300多家上市公司大小非仅有4600亿股,而2006年5月新老划断后上市的298只新股所创造的新大小非竟然多达8000多亿股,为旧大小非的1.75倍,且未支付对价,成本仅1元,尤其是小非一年就可减持。新老大小非合计1.26万亿股,比前18年形成的6000多亿股流通股多出两倍以上。迄今,老大小非解禁1100亿股,实际减持了215亿股,还有1.2万亿股大小非待解禁、减持,2009年下半年最为集中。正是这种供求严重失衡的预期,使得反弹一波比一波低,做多力量均是在捣浆糊、做差价,做空抢回养命钱几成市场共识。

  为此,市场急需主要针对大小非的立竿见影的政策。

  第一、由中央和地方的国资委带头,顺应当今欧美国家“国有化”的潮流,国有大股东将一定比例(如30%)的股份转为优先股(只分红利,永不在二级市场抛售),牢牢把持国有控股地位;第二、鉴于全球金融危机,为配合政府救市,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按3000—4000点时的平均价协商一个大非减持的最低价格,向社会公布,以消除市场对大小非减持“不确定性”的恐惧;第三、新老划断后的小非或宣布一个最低减持价或者永远放到大宗交易市场转让;第四、动用国家一部分外汇储备购买市盈率仅5—10倍的H股,既可避免外汇储备在境外缩水,又可增加国家对H股大蓝筹的控股权,还可通过拯救香港股市来对全球股市的稳定作出贡献,更可带动含H股的大蓝筹A股,进而稳定中国股市;第五、在消除市场对大小非恐惧的基础上,推出平准基金,吸引广大投资者入市,使中国股市走出危机,全面恢复市场融资和投资动能,提升国有资产的市值,降低基金和个人投资者的亏损度,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形成各方共赢的局面。如果不尽早纠正和解决大小非问题,立竿见影地救市,等到明年年底,1.2万亿大小非大部解禁、减持,市场必将是各方皆输。现在到了管理部门当机立断的时候了。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从房产新政看救市路线

  桂浩明

  房地产行业是近几年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正因这样,在全国平均房价仍然处于上涨的情况下,政府提出要降低房产交易的税费、鼓励老百姓买房,无疑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日前公布的有关扶持房地产的政策更是有点出乎大家的预料。但要看到在目前条件下推出这样的房产新政,其内涵是很丰富的,意义也十分深远,可以看作是当前政府救市路线图的一个索引。

  近些年来中国城市化的推进是十分迅速的,在其过程中,房地产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地方,房地产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应该说,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其影响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出现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国家把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房地产行业上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问题就在这里,如果调控过度,房地产行业就此陷入低谷,结果会怎样呢?现在看来,一是导致地方上的投资不足,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二是众多房地产企业难以为继,导致银行坏账增加;三是大量建筑工人无法就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状况的集中出现将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是需全力防范的。要这样做,就不能不拯救已经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房产新政的出台,从本意上来说绝不是救高房价,而是要刺激居民对房产的需求,以此达到拉动经济、确保经济增长的目标。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救市问题,所谓救市,本质上就是救经济、保发展。国家的房产新政让广大投资者看到了救市的基本思路,这就是着眼于扩大内需,在此同时也会花很大的力量推动投资。房地产行业尽管在不久前还是重点调控的对象,但现在为了保增长,有必要改变原有的政策。毕竟,就现在的整个经济运行而言,房地产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抓手。以前大家限于习惯性思维,认为政府在目前情况下不太可能出手刺激房地产,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有点落伍了。无论是从形势的发展还是从全局的平衡角度出发,以房地产为保经济的突破口,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一个最为理想的结果是,当房地产行业的严峻局面得以缓和,居民购房恢复到正常状态,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的投资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样就使得经济增长有了最基本的保证,从而为国家抵御海外金融危机以及经济衰退的冲击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思考,刺激房地产发展的确是最佳的选择,是救市路线图上的捷径。

  由此看来,救股市先要救经济,保经济的增长。在保增长的过程中,那些房地产行业中的优势企业以及受惠于房地产复苏的建材装饰、工程机械等行业中的优势企业面临的机会一定会比其他行业大。在这种背景下,所谓的防御性行业的优势会有所削弱。投资者对这些问题看来是要认真加以考虑的。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救楼市就是救经济

  文兴

  最近我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出手救楼市:购房契税下调到1%、买卖双方免印花税、购房首付款调至20%、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在过去一个月里,武汉、南京、杭州等地方政府早已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各自的救市政策,而中央政策让那些先行一步的地方政府吃了颗定心丸。

  虽然在平民舆论方面反对的声音不少,但我们只要平心静气地看一些数据和指标,就会理解政府为什么在救股市的同时又出台救楼市的政策。

  笔者注意到,国家统计局三季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提前一天举行,这立即引发了市场对政策面的众多猜想,现在看来,不难理解出台救楼市的举措与经济现状有关。

  不妨来看看老百姓的消费,老百姓贷款最多的是购房,买了房才会有万元级别的月支出,买了车才会有千元级别的月支出,而日常生活只是百元级别的支出。居民贷款的绝大部分是购房贷款,而这部分恰恰是贷款银行的重要收入,也是其优质资产。从这点看,我们可以看到救楼市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

  当前经济明显出现从通胀向通缩转移的迹象,最明显的事实是:居民储蓄之高创下历史纪录;中央及不少省份的税收很可能在四季度出现负增长;9月份的贸易顺差因进口猛跌创下历史新高。政府从三季度起开始对贷款、存款及准备金利率相继实施下调,信贷松动的迹象已经出现。现在我们不必讨论应该不应该救楼市,这个政策一定会改变人们继续等待楼市“崩溃”的预期,虽然很多人在目前救楼市之际依然买不起房子或者买不起看中的房子。

  必须提醒的是,笔者提到楼市与消费、楼市与投资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并不是暗示股市投资者就可以对房地产板块和金融板块进行投资,而是说它们对快速拉动经济的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着力点。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楼市如果没有起色,我国经济将有可能面临危机。如果楼市起来了,经济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虽然有泡沫,但总比出现危机好。在全球持续动荡、一片惊恐的大环境中,让中国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当今中国与全世界一样,最为缺乏的是信心。在未来半年内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便政府持续出台利好,老百姓也未必肯掏出钱来,房地产市场未必能够真正热起来。可是,政府能不这样做吗?

  理解了这些道理,再来看怎么救股市、股市何时会涨,似乎要容易得多。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加大制约大小非政策的力度

  陆水旗(阿琪)

  在8、9月份,人们把A股市场下跌归咎于外部的金融危机,大盘跌到2000点附近后人们发现,欧美股市受救市刺激上涨,A股市场仍在下跌,发现大小非仍是制约行情的主要因素。数据统计显示,9月份大小非减持量为4.53亿股,且超过90%的减持股份为以前解禁但未减持的小非。从而形成“大小对掐”的现象——大非为响应号召在象征性增持,小非在乘机减持。

  大小非9月份低位减持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产业资本感觉经济预期和公司基本面预期已不太乐观;二是欧美爆发金融危机,持股信心受到了“惊吓”。不论何种原因,大小非超低空规模性减持的行为打破了原先市场认为的只要市场跌到有足够的投资价值,大小非自然会减少减持行为,从而减轻行情压力的幻想。也明确地告诉投资者,不存在大小非因为行情估值水平太低而不减持的市场机制。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小非成本太低,市场下跌30%—50%可忽略不计;另一方面,大小非以套现为第一原则,不存在二级市场投资者套牢后惜售或者抛出是为了更好买入的交易机制。因此,那种市场低迷大小非不会抛的想法是幼稚的。

  现在的问题是,即使市场有反弹的要求,但只要大小非压力存在,行情只会形成反弹——大小非加大抛售力度——市场再创新低的恶性循环。

  许多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大小非是有股改契约保护的,契约具有法律效果,在政策上难以改变。但笔者近期注意到,为了保护国家与国民的主权资产,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组建或在筹划组建各自的主权基金。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国有大小非的主权是谁的?是人民的!因此,人民有权主张在经济与资本市场动荡的非常时期,运用政策因素来消除大小非的压力。

  在市场大幅下跌、投资与融资功能尽失、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双输的时候,在政策层面上,会对大小非行使人民的主张吗?会在什么时候对大小非进行实质性的限制呢?笔者的看法是:会的。在提振内需经济需要股市作贡献的时候,在需要大小非暂时为整个经济作出牺牲的时候,或者是股市因大小非的压力运转不下去的时候。需注意的是,如果政策面对大小非出台实质性的措施,这个政策必然是突发性的,不应提前走漏风声让大小非“夺命狂奔”。从目前来看,市场的基本形势是:一、即使基本面还好,但如果大小非压力不减,有反弹也是“L”形的;二、即使基本面不太好,但如果大小非压力得到化解,市场也会出现“V”形的反弹。

  近一阶段,“利好政策天天有,股市行情日日跌”,这说明只要不出台化解大小非压力的利好,其他利好难有作用。因此,关于大小非的进一步政策决定着大盘反弹的时机、力度和高度。

  (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

  救股市与救楼市

  王利敏

  本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举措,此举被称为拯救楼市的组合拳。然而股市的表现是消息出来当天地产板块大幅上涨,次日却快速回落。消息出来后,各地房价交易情况也没有明显变化。于是,所谓救楼市可以救股市的说法开始让人感觉有点一厢情愿的味道。楼市是不是这么容易就可以救起来,究竟应该先救股市还是先救楼市开始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随着各项购房税费的大幅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低了,购房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从而有可能带动楼市的销售,活跃楼市,改变目前房产市场极为萧条的局面。但问题是购房成本仅仅是房子的很小一部分,买不起房的人不会因为购房成本低了,就能从购不起房者成为购房大军中的一员。虽然目前股市和楼市都比较低迷,都需要活跃,相对而言,从顺序上究竟应该先救股市还是先救楼市呢?笔者以为应先救股市,理由如下:

  第一、股价已经跌了70%,已过度下跌,房价即使在跌幅最大的深圳也不过是百分之三四十,上海等地的房价跌幅很小甚至没有下跌,从跌幅看,股市要严重得多。针对股市的救市已经救了几次仍不理想,说明问题很严重,需进一步努力。

  第二、股价的持续下跌是由于大小非等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投资者信心低迷造成的,如果在解决供求方面以及重塑投资者信心方面花大力气,救市成功不是奢望。相对而言,房市交易萧条是因为房价畸高,严重脱离了购房者的承受能力。为了买一套住房,几代人成为“房奴”,这种现象明显缺乏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众多房地产经营者却获得暴利,频频登上“财富榜”。

  第三、有观点认为救房市是为了救经济,恰恰忘记了救股市才是真正的救经济。从表面看,房市繁荣了,既能带动投资,又能带动消费。其实不然,一是由于房价过高很可能导致建成的楼房买不掉,形成“供过于求”;二是即使有人买,由于大大超过其承受能力,成为“房奴”,必然使得其日常消费大幅萎缩,严重压缩了社会需求。与此不同,股市的持续下跌,会导致近亿股民的日常开支骤缩,使得消费明显减少。

  第四、只有股市重新走牛,才能带动楼市繁荣。人们注意到,近期楼市的不景气虽然与宏观调控等因素有关,很大程度上也与股市一路走熊有关。据了解,股市高位套牢者中不少是楼市的潜在购买者,想在股市上赚了钱后购房,由于高位套牢只能推迟购房。所以,一旦股市回暖,楼市回暖便指日可待,与众多纯工薪族相比,股民的购买力一旦爆发,楼市很可能重归繁荣。

  如果股市继续疲软,楼市重新火爆,问题将会相当严重,不排除众多股民忍痛割肉,抛股买房。如此一来,房价会被再度推高,工薪族更加买不起房,而具有融资功能的股市依然一蹶不振。这肯定是广大投资者和管理层不愿见到的。

  (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来源:搜狐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