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决方案   战略   预算   执行   评估   行业相关   个性化服务   思路决定出路   
 
行业相关
 
 ·各地房地产企业录
北京天津上海
广州深圳厦门
山西辽宁吉林
内蒙古浙江 安徽
江苏 山东 河南
江西广西海南
四川贵州云南
甘肃 青海宁夏
重庆 新疆陕西
河北湖南 湖北
黑龙江福建香港
 
 ·楼市暗流涌动 深圳广州炮制房地产救市"猛药"


楼市暗流涌动 深圳广州炮制房地产救市"猛药"

编者的话:

  本报10月27日的地产版专题《伟大的博弈:“中国式”楼市救赎》,探讨了中央政府救市措施出台的背景,地方政府救市运动的策略及效果,并从房地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联动关系入手,分析了救市的合理路径。但是,作为本轮楼市震荡的策源地——珠三角,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却迟迟未出。正所谓越是走在后面的,越是不可忽视的。

  靴子落地了,但靴根还在空中悬着。

  中央政府突然出台的救市措施让银行很是头痛。原本要在10月27日出台的各项细则迟迟未见,农业银行上午把细则挂出来,晚上就收回“重审”。据说是银监会紧急召开通气会要求各大银行“慎之、慎之”。

  中央政府救市细则难定,地方救市却如火如荼。一直作“游离”状的广州和深圳,也开始祭起尚方宝剑,酝酿救市措施。

  暗流涌动

  接近深圳国土局的有关人士表示,深圳市政府正在酝酿一剂猛药。据其透露,决策层已经把取消“限外令”的想法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在全国各大城市救市大潮中,深圳一直没有动作,但措施一直在酝酿之中。9月底深圳一位副市长还专门跑到北京,一方面探听政策,一方面建议有关部委配合救市。

  就在中央救市措施出台的5天前,深圳组织了一场座谈会,深圳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各处室领导几乎全部出席,会议一反常态地拒绝媒体参与,对与会人员的身份也进行了严格审核。据与会人员透露,会议始终围绕振兴房地产经济的主题进行。开发商对救市提出了多项方案,包括“支持开发商融资”、“修改甚至取消二套房政策”等等。甚至有建议说,应恢复深圳关内购房入户政策。业内将这次座谈会看做是深圳市政府救市的前奏。

  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是这次座谈会的组织者,他觉得现在的楼市已经到了不得不救的地步。“房价在去年非理性地暴涨,现在进行调整是正常的,但问题是调整时间太长了。”他表示,目前深圳每年的房地产投资规模在400多亿元上下,占总投资比约30%左右。如果没有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房价在市场中的短期调整,不会影响到整体。但是,目前全球遭遇金融海啸,深圳楼市经过长达1年多的调整,却仍然没有回升迹象,这就让整体经济隐藏较大的风险了。

  在广州,呼吁政府救市的声音也在一直涌现,在中央救市措施出台后不久,广东房协正式向省政府递交了8点政策建议。

  左右为难

  在中央政府的尚方宝剑下,“如何救”已经成为讨论的重点。消息人士透露,尽管深圳已经把取消“限外令”的建议上报,但部分管理者认为真正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与中央政府“扶持自住购房,打击投资型购房”的大原则相违背。除非中央政府对大原则做出调整,否则实施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一直呼吁救市的王锋也承认,地方政府所能做的事情有限,多数只能采取补贴形式,比如契税、营业税补贴。这些措施在西安、南京、成都等城市都已经在实行,但市场反应似乎不太热烈。

  “深圳市政府面临一个左右为难的困境。”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国世平认为,深圳今年的土地流拍现象很严重,连续4个月出现“零出让”,深圳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摆在政府眼前的一个尴尬是,房价已经进入下降通道,政府即使要救市,没有巨额资金是做不到的;政府也不能过分地救,因为缺钱,让利让税都很有限。

  “从补贴刚性需求的购房者处入手”,深圳国土局的内部人士表示,这也是救市的着眼点之一。这方面广州走在了前面。10月下旬,广州公布了“拆迁补偿标准向一手房价看齐”的意见,市国土房管局发布的《意见》其中包括,大幅提高拆迁补偿标准,确保被拆迁户有能力购买本区域新商品住宅。

  有分析认为“让房价缓慢地回落”已经成为两地管理者认为最理想的状态。但有措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吗?正如万科所说:“不容乐观,有待观察。”

  相关背景

  购房者信心再度受挫

  广州市的官方数据显示,近几个月广州楼市成交量正逐步回暖,6月~8月每月的成交量保持在60万至70万平方米,已经达到2005年的水平。但在其他城市救市措施出台后,购房者的心态似乎又发生了变化,中央政府救市措施出台后市场反应最为强烈。

  根据官方网上签约数据,广州市一手住宅的日签约成交量,在10月15日前一直稳定在200套以上。但在中央政府救市政策出台前后,日签约量逐步下降,最低的日签约量仅为110套左右。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9月广州新房的签约均价为8244元/平方米,比8月下跌了近千元。成交量也只有51万平方米,环比下跌超过16%。

  深圳也是同样的情况。数据显示,10月20日至26日,深圳住宅成交量环比明显下跌,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跌幅分别为32.03%和29.90%。

  “主要原因是外围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但地方政府救市措施迟迟不出也是重要原因。”一位上市公司的高层表示,他对后市比较悲观,中央政府周旋于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无法拿出更有效的措施,现在是购房者信心面临再度丧失的阶段。楼市会进一步恶化,年底前恐怕不会有太大起色。

  开发商继续“不乐观”

  同样对市场“乐观”不起来的还有万科。万科已经表示,2008净利润增长15%以上的目标无法实现。总裁郁亮说:“甚至不能排除全年净利润下降的可能性”。

  对于中央政府的救市措施,万科新闻发言人肖莉表示“审慎乐观”。“措施尽管从长期看是有一定帮助,但市场做出的积极反应有多快、多大程度,还需观察。”

  郁亮认为,受全球金融震荡的影响,外围经济环境、宏观政策以及市场信心正面临复杂的转变,而房地产行业历来与宏观经济、政策紧密关联,上述因素的复杂性在行业内也必然得到体现,给原本正处在调整期的行业增添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万科决定再一次减少超过百万平方米的开工面积,570万平方米的新开工面积还不到年初计划的7成。“我们在市场面前只能怀着敬畏之心,怀着谦恭的态度去适应市场变化、迎合市场需要。”

  对于万科还会不会降价卖楼的问题,肖莉的答案是:“10月22日新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对于部分去年房价上涨过快而今年调整不明显的城市,这反而应该是开发企业顺应时势合理定价、适度让利、促进成交的一个机会。”

  看来万科现在的经营战略依然是“赶快卖楼,不盖楼”。

来源:焦点沈阳房地产网